潮闪星魅
潮娱前线·星闻零时差潮闪星魅
潮娱前线·星闻零时差4 月 14 日,《乘风破浪的姐姐 6》二公舞台如期而至,房琪却因一句 “担心叶童姐姐精力不足” 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个曾以 “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 出圈的旅行博主,在节目中展现的 “高情商” 人设彻底崩塌,# 房琪 绿茶# #房琪 年龄歧视 #等话题阅读量 24 小时破 15 亿,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 2 亿次,甚至连她早年高考失利、民办三本学历等旧闻都被扒出,全平台粉丝流失近百万。
这场争议的导火索源于组队环节。当 62 岁的叶童与李艺彤同时向房琪抛出橄榄枝时,房琪以 “想挑战高强度唱跳” 为由选择李艺彤,却补刀 “担心叶童姐姐精力不够”。这段被剪辑成 30 秒的片段迅速发酵,网友翻出叶童在三公舞台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视频,质疑房琪 “看人下菜碟”。
房琪的争议本质是 “自媒体思维” 与 “综艺规则” 的碰撞。作为拥有 2435 万抖音粉丝的旅行博主,她擅长用碎片化金句构建 “治愈系” 人设,但在真人秀中,这种 “输出式” 表达显得格格不入 —— 当叶童真诚邀请时,她的 “精力担忧” 被解读为对前辈的不尊重;当队友提出创意时,她的 “风险预判” 被看作控制欲过强。
房琪在《浪姐》中的表现,恰好踩中了三大雷区:
1. 才艺短板暴露
作为非专业歌手,房琪在一公演唱《珊瑚海》时被网友吐槽 “气息不稳”“破音明显”,而她在二公舞台的舞蹈动作也被指 “僵硬如广播体操”。
2. 情商滤镜破裂
房琪的 “治愈系” 人设建立在文案输出上,但真人秀中她的真实沟通能力备受质疑。
3. 学历争议升级
网友扒出房琪高考两次失利,最终就读南京传媒学院,并质疑其 “才女” 标签。
1. 素人转型需 “去自媒体化”
自媒体行业的 “爆款逻辑” 与综艺生态存在本质冲突。
2. 团队协作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浪姐》的本质是 “女团生存战”,而房琪的 “单兵作战” 思维导致团队裂痕。
3. 真实性不等于 “无修饰”
观众对素人的期待是 “有缺点的真实”,而非 “完美人设”。
1. 定位精准:做 “观察者” 而非 “参与者”
素人嘉宾的核心价值在于 “旁观者视角”。
2. 内容深耕:用专业度打破偏见
素人嘉宾需在垂直领域建立壁垒。
3. 情绪管理:把 “争议” 转化为 “流量”
面对舆论风暴,房琪关闭评论、删除争议视频的操作堪称败笔。
房琪的争议,本质是娱乐圈 “真实感” 危机的缩影。在这个 “全员吃瓜” 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问自己:当潮水退去,我们怀念的究竟是完美童话,还是那份曾让我们心动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