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闪星魅
潮娱前线·星闻零时差潮闪星魅
潮娱前线·星闻零时差近日,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公布,朱一龙起诉豆瓣用户“枫林晚”名誉侵权案二审胜诉。法院判定被告须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一结果不仅让粉丝直呼“大快人心”,更让无数遭受网暴的人看到希望。
朱一龙从2018年凭借《镇魂》爆红后,曾一度陷入“人红是非多”的魔咒。
2020年,突然爆出他“隐婚生子”的谣言,网友甚至伪造孩子姓名截图,企图坐实谣言。当时他工作室首次强硬发声,斥责对方“不法获取个人信息”,同时呼吁大众不要相信谣言。
2021年,“三代还宗”等封建色彩浓厚的诽谤言论再度蔓延至朱一龙身上,当时他委托律所连续起诉多名造谣者,用法律撕碎谣言。
2024年7月,朱一龙工作室发布“告黑声明”,揭露网络黑产团伙通过捏造“剧组恋情”“耍大牌”等不实信息牟利。
甚至还某些营销号甚至明码标价“一条黑稿5000元”,利用明星流量制造对立、收割流量。而朱一龙的案件之所以耗时如此久,正是因为这类产业链往往盘根错节,想要追溯幕后黑手,往往会面临取证艰难的情况。
起诉豆瓣用户“枫林晚”名誉侵权案二审胜诉,只是朱一龙维权之路的开始,而不是终点。就在不久后的2025年4月18日,朱一龙起诉杭州某公司网络侵权案即将开庭。
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涉嫌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侮辱性内容,甚至还“借明星热度营销产品”。虽然诉讼费时费力,但这并不能打击朱一龙维权的信心。
据2024年数据,明星维权案件数量同比去年增加近30%。维权成本高昂,一场诉讼平均耗时8个月,而谣言传播仅需8分钟。造谣与辟谣成本不成正比,造谣者随意敲两下键盘,明星自证清白却需要付出极大。
朱一龙的数起维权案件跨越数年,既要应对匿名账号的“游击战术”,又需承受诉讼期间持续发酵的舆论。
朱一龙的案例,只是娱乐圈维权困境的冰山一角。维权难的背后,是平台责任缺失,匿名机制成保护伞,比如某豆、某博等平台多次被人指责“审核滞后”。
最主要还是部分网友,往往会抱着“吃瓜”的心态去接受信息,反而忽视谣言对个体的毁灭性打击。
而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个点赞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雪花。
这场维权之战,表面上是明星与黑粉的对抗,实际却是所有渴望清净环境网民的共同呼声。正如粉丝留言:“我们支持的不只是朱一龙,更是每个不愿被谣言定义的普通人。”
你如何看待明星维权难的现象?
遭遇网络暴力时,你会选择沉默还是反击?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